“坐在哪兒”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。沒人在場的時候,偌大一個房間隨便坐,你不會覺得有什么不自在,可是,當屋里有別人,或者你要跟這個人有談話有交流,那么,你的坐向就沒那么簡單了。
比如開會,大貓已經落座,一屋子空椅子,你會坐在他對面、旁邊、斜對面還是干脆坐他背后?進領導辦公室,正面有椅子,左右有沙發(fā),你會坐椅子還是旁邊的沙發(fā)?跟同事辯論,你是和他面對面還是并排坐?還有贊美、批評對方,你的坐向會有變化嗎?如果你說“沒什么不一樣”,或者“隨便坐,沒什么講究”,那么,你可能不知道,你的坐向對你的交往質量有很大影響。
有這樣一個例子:美國有位評論型電視節(jié)目制作人挺煩惱,節(jié)目中帶來的評論者都是一時之選,可惜的是,總是缺乏辯論高潮,每次都在氣勢不足中收場。他請教一位心理學家,怎樣才能把節(jié)目辦得更為叫座。心理學家提了一個建議:“改變一下座位的橫排方式”。也就是說,由以往的橫排而坐,改成兩人相對而坐。自從接受這個建議后,每次的節(jié)目都能掀起熱烈的論戰(zhàn)。不久,這檔節(jié)目就成了眾人爭看的節(jié)目。
事情就是這么微妙,坐向一變,人的狀態(tài)很快發(fā)生變化,這就是“坐向效應”。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平日里當你跟人爭論問題的時候,不由自主就和別人面對面了,和人對視才讓你覺得有的放矢??墒牵行r候,你并不希望和別人對面坐,比如當你被表揚的時候、被批評的時候,其實很怕別人盯著你,那樣總讓你覺得對方話里有話暗藏機鋒。